追求「被懂」的男人與追求「感同身受」的女人
在我們生活中,無處不在的教條規範形塑著我們一舉一動,從小我們聽媽媽的、長大聽老師的、出社會後聽老闆、長官的、就連跑業務也聽客戶的,我們總是聽誰說?聽誰說?以聽到的觀點來作為自己的價值觀,我們或許做得很好也或許混得很差,但就是不快樂,但Why?或許是因為我們不曾跟自己連結,問問自己想要什麼?需要什麼?
陰性人(傳統女性、陰柔特質)需要什麼?
陰性人關注人、關注流動的事物,感受脈動,依直覺(俗稱第六感)判斷,需要的是「說話」、「回應」、「情緒認同」,若接收到則會有「安全感」,並從中培育出「自我效能」(相信我夠好,且值得擁有的感受),學習方法偏向演繹。受傷時,需要從「關係」得到治癒的力量時,會需要能「共情」、「共鳴」(共同做同件事,感受你我的感受)的伴侶,發展長期關係傾向「同質」的關係。
陽性人(傳統男人、陽剛特質)需要什麼?
陰性人關注事、物、關注靜止的真理、事物,依邏輯判斷,需要的是「沉默」、「思考」、「行動方案」,若接收到則會覺得「踏實」,並從中培育出「自我效能」(相信我夠好、能做到的感受),學習方法偏向歸納。受傷時,需要「空間」釐清思緒,進而找到解決方法,會需要能「合作」(我做A你做B,共同完成C)的伴侶,發展長期關係傾向「互補」的關係。
所以我們時常聽到,男人在公司遇上麻煩一直持續到下班,會想在酒吧、居酒屋吃個消夜再回去面對家庭。有人(陰性人,以下稱老婆)對此很困惑,「家是人生的避風港」怎麼下班居然不想馬上會加還要在「外」逗留?但如果套用上述思維,就能理解此現象。他(陽性人,以下稱老公)需要不同的「空間」來釐清自己的思緒,整理自己。若直接回到家,老婆會出於關心來詢問自己心愛的對象所遇困境,有的更甚會「想幫對方解決問題!」,此時老公的思緒尚未清晰,又突增許多「議題」(老婆的解決方案,老公不懂時的稱呼)待解,老公的感受是煩躁的、憤怒的,要是不小心便容易造成關係的疙瘩,如此,男人的行為(下班後不直接回家)便合理了。另一方面,老婆的關心要是得不到如預期地回應,她也會感到委屈,「我這是在幫你耶,你以為隨便路人甲乙丙丁我都幫忙喔?」她直覺的認為老公像她一樣需要「關係」來幫忙解決問題,然而老公真正的需要-空間,老婆又真的看見了嗎?在這樣的家庭案例中,各位看官們要如何分辨誰對誰錯呢?
有人說「一個人的氣質裡,藏著他/她走過的路,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」而我想說「人心之所以複雜起源於他/她過往的出生、受過的教育、正在經歷的困難、過去所指教過的重要他人」。愛是關係遇到困境的解藥;愛是能看見對方與我的不同,並予以尊重,一個人的蜜糖,可能是別人的砒霜;對某人而言的「渣」與「惡」,可能是別人的「理想」與「適合」。所以先找自己(看自己是屬陰性人還是陽性人),再找相對應的伴侶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