準備對的自己
- 對自己誠實(例如:因為想要好像自己很開明,結果對方行為不如自己的意就酸酸的或責罵、要討拍就討拍別抱怨)
- 有個人生活、標準,適時表達自己的情緒
- 多用「我」開頭,爸爸說媽媽說朋友說都不如當事人說
- 少用「你」作為預防性語言
找對的人
- 尊重或控制需辨別的清楚
- 能給予支持與鼓勵
給予關係彈性
案例:夫妻共同處一室,男的需要有些聲音相伴,保持開放的心理,去接收各類資訊,這是他在多年在職場上養成的習慣。女的是家庭主婦多年,育有二子,如今這個家也進入了所謂的「空巢期」。在某夜凌晨兩點:
女:你知道幾點了嗎?到底要不要讓我睡覺…..每次都是女生發現問題
男:啊?喔?我沒睡!我沒睡!…..男的總是對自己的狀態搞不清楚
女:你明天不用上班嗎?……..想解決問題,卻未找到並說出癥結點
(「上班」跟「聽YT」沒關係)
男:我有在聽、我有在聽
(腦筋混沌、沉默以對、不知道剛聽了什麼?)
女:亂講~我問你,他在說什麼?
男:(無言)
女:我警告你喔、你給我馬上關掉、一下大聲一下小聲地到底有玩沒完…
(以上的句子,可能分三段講,也可能一次說完…但女沒注意到的是:溝通已偏離原本的主題、阻礙思考,同時也將溝通的大門關上)
男:你發什麼神經?這一下大聲一下小聲又不是我能控制的!
(尚未接起意識,但先喚起腦中「戰」或「逃」的反應機制,而他下意識選擇戰鬥)
女:我警告你喔~我現在要睡覺,你(明天上班遲到或發生什麼意料之外的事)怎樣我不管,別吵到我睡覺!
(「戰」的意識被喚起,心很累但睡不著了…如此情境,反覆發生,成天折磨女性,造成失眠的開端,然後女的再快速總結:自己得了夫源病)
俗話說「解鈴還需繫鈴人」一昧的把責任推給對方,永遠是最容易的事。故事裡,表面上看來似乎女的是所有事件的始作俑者,長此以往的習慣,怎麼現在不行了?其實女的只是問題的發現者,「分析、解決問題」的技能沒發展好;表面上看來,似乎男的無辜受害,但他沒想到的是「責任感」不僅僅是體現在工作賺錢養家,而是有能力照顧到身邊所重視之人,是自我的延伸,把他人當作自己來考量。其實男的只是「上學工作娶妻生子」的平凡人,沒有人問過他為什麼想這樣?想那樣?(除了可能小時候媽媽、老師關心他時,問過他),「同理心」沒發展好罷了。但事情的根本沒有解決,那就要思考「是否自己還有可以努力的地方?」用以上案例,套用葳老闆教的情感保鮮秒招:
1.(情緒上)立即要交待、解釋
女:你知道幾點了嗎?到底要不要讓我睡覺?
男:啊?喔?我沒睡!我沒睡!
女:(意識到Q1.男答非所問? Q2.自己要幹嗎?要睡覺了)解決方法:換主詞,再試一次):我想要睡覺了,你要睡覺時開著YT嗎?
2.解方:重複出現>>找出爭點>>思考底線>>是否容忍?(自己思考底線)
重複出現:yt超過睡眠時間
找出爭點:23:00關yt
是否容忍?
可容忍23:00提醒時間,23:30絕對關掉;
不可容忍:23:00絕對關掉
3.關鍵金句「我真的覺得我們之間的感情,不值得浪費在這種小事上」…可以做為吵架收尾或是自我平復情緒用。
葳老闆頻道(資料來源)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/MayukiChou/featur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