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如果甲、乙是一對戀人,有一天甲向乙說:「我好困阿~不想上班?我好痛苦阿」請問讀者們
一、若你是乙會怎麼回答呢?
- 不想起來也得起來,你快點~以免遲到了(語氣中帶有情緒)
- 我教你一個清醒的方法….(然後直接將被子掀起/打開窗戶讓冷風流進溫暖的房間)
- 咬咬牙,再幾天就放假了(即便發生對話時是周一),我就是這麼做的
- 起不來的話,要不你全職在家帶孩子?
- 在這樣的溫度下起床真是痛苦,如果不用上班就好了
二、換個角度想,若你是乙的話,你想聽到哪個答案?
不管你心裡的答案為何?仔細推敲選項便可發現,除了E以外,其他的回答都試圖提出一個「解決方案」,只有選項E,表達了對方的情緒,試著同理說話者的感受,在隨機的小測試中,E也是多數「男人」不會說出的選項,而此症是「男人」這種群體最無法理解女性之處。
人講話多數在表達自己
有時候人需要的是希望自己的處境與情緒被理解與接納,然而社會對於兩性的期待不同,淺移默化的「教導」男人將自己的情緒、狀態隱藏起來,從而導致男性在情感上的理解相對女性較晚,或是從伴侶身上學習。現實社會中較接受「女性」表達自己,但太多的表達自我仍招人嫌棄,所以認知到彼此此時的「表達」是在「尋求解決」還是「追求同理」是溝通時須留心的部分。
區別「有道理的」或「有效果的」
許多男人喜歡跟女人講道理,正如同許多長輩喜歡跟晚輩講道理,期待用「碎念發牢騷」來「影響」他人,但接收訊息的人,在被教化的同時,愛也被消磨掉了。都說雙方有緣能在一起,「信任」是最基礎的價值,相信對方對關係忠誠,但非無視;相信對方是愛自己的,只是表現形式不同;更相信對方能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,即便不解決對方也有對方不解決的理由,而非休息一下、撒個嬌、自我憐惜一下就成了智商堪慮的小丑,「效果」永遠比「道理」重要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