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大綱:
女:我最起碼要告訴他(店家)麵不好吃…你(店家)讓我等半個小時,我覺得OK但是等了半小時之後是一坨有魚腥味的麵,我跟他(店家)說不好吃怎麼了?我又沒有發火…
男:不是,妳說要為了一個幾十塊的麵…
女:不是一個幾十塊的麵的問題,麵不好吃我有權利跟他說吧?你為什麼要覺得丟臉呢?
男:妳要去跟別人說一碗幾十塊的麵不好吃嗎?不好吃我不吃不行嗎?幹嘛廢話這麼多。
女:你就動個屁股說「妳不吃我們就走」(好像在說是因為我找麻煩)…
男:那我直接(行動)吧,反饋讓店家知道不就好了嗎?
女性視角:我不爽的原因如下:
事實:花了半小時做出來的麵,難以下嚥 (付出與結果產生落差)
真理:這樣不滿意的結果是可以說出來反饋的,應該大家標準都是如此
定義:伴侶是最懂我的人,要能和我情緒上有共鳴
承3,伴侶無法接受我因麵有情緒,甚至覺得我惹事、丟人
解讀:原來我一直以為很懂得伴侶,事實上不是很懂我,讓我清醒的很失望
男性視角:我不爽的原因如下:
結果思維:只評判然後做選擇。麵很難吃,不吃就是了
成本思維:幾塊錢的事,不用太費心神。麵很難吃,不再去就是了
行動導向:判斷不行就直接反應,不需要太顧慮禮貌、氛圍、周遭的眼光(例:店家評價)
解讀:到底發生什麼事?可以讓我伴侶這麼崩潰?不就是一碗麵的事嗎?(夾帶憤怒的情緒)
理想解法:先跟後帶
女:我真的很不滿意這次的用餐…(意識到自己的情緒:給自己停幾秒,讓裡智運作,說出情緒,讓身邊的人看見)
男:妳覺得這次的用餐體驗讓妳很失望,對嗎?(識別對方的狀態:男生通常無法快速識別到他人的狀態,就算知道了,也不知道怎麼辦)
女:不是阿~他讓我等半個小時,我覺得ok,然後送出來的居然是一坨有腥味的麵…(盡力覺察自己的語氣)
男:等這麼久,還出來有問題的產品,真的很讓人憤怒(描述事實看到的,而非提出解決方法,並猜測對方情緒)
女:我跟店家說怎麼了?你為什麼拍拍屁股走?(經過前兩句,理當情緒可以被緩下來,再繼續說話可聚焦到「問題」上)
男:這次的體驗我也很無言,不想再跟店家有所交集,所以我才…(不要否定對方的情緒,表態並說明自己的行為)
男:其實我覺得沒有必要因為幾十塊的麵再去告知店家,因為…(解決完情緒狀況,要藉機探討彼此價值觀)
小編總結:
我不選邊站去批評女方或男方,但我認為「溝通」的終極目的是為了瞭解彼此的差異,並找到方法經營關係。我這事件中很明確的事情是,男女雙方都不符合對方對理想伴侶的標準,並且無法找到共識,在他們生活中類似的情況若一直反覆頻繁的發生,雙方都沒有想要調整的意願與空間,那麼,「分開」將成為這關係的最終結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