渣的定義與優勢
渣無法投入真正的情感,或是控制欲強、無法信任別人,他們有意無意操控關係,以圖利自己,事實上他們只愛自己,缺乏友愛他人的能力。他們大膽妄為、離經叛道,不在意他人眼光的做自己。和這樣的人在一起,會感到刺激、自由,你羨慕他們的自由自在,卻可能沒看到他背後負債百萬;你看見他活出自我、敢作敢為,卻可能沒看見他背後的有恃無恐(可能是家境、可能是另一位供養他的女人)。
渣渣們總能輕易調動他人情緒,讓人體驗情緒的三溫暖,上一秒溫暖體貼,下一秒視若罔聞;在線上聊天時熱火朝天,線下見面時呆若木雞;在床上熱情似火;在床下冷若冰霜,在戀愛方面也是來得快、去得也快;在還沒認識對方時,自己先暈了,亦可能讓人有完全相反的人設(例:Tinder大騙徒中的Shimon Hayut給眾多女友們的想像:富家少爺居然會陷入危機!而且只有我能拯救!)那渣渣們會以怎樣的人為目標呢?
易吸渣體質
1.乖乖牌:被冷漠、否定與拒絕豢養的人,性格易壓抑,對「標準答案」執著,渴望他人肯定,但缺乏人際彈性,無法接受自己的慾望(愛錢、愛美、想要更好的生活) 。
2.沒有自己的生活:代辦事項中都是他人的事,沒有為自己做的事。
3.功利性戀愛:只想約X、只想結婚(例:屆齡單身女性)、只想不工作有錢花…思想簡單,易被短擇或算計。
4.低自尊者:習慣、生活多半被他人決定(例:父母、長官、伴侶、朋友)不會做決定(例:要吃什麼午餐?都好),沒有自我。
5.宅屬性內向者:喜歡靜態活動或只有少數朋友本身沒有太大問題,但不與人接觸久了,會對時間、時空的感覺頓化掉,此時易以他人的標準作為自己好壞的標準,失去自我。
上述幾點是大原則,有問題應盡快找出自己作為的緣由,以重新認識自己、接納自己,多交朋友、多看書,以彌補資訊落差,認識真實的世界,非吸渣體質不代表就不會遇到渣,只是代表遇渣時,能更好的作出正確的選擇,而非困於糾結的情感而人生停滯。
從自己的生命議題尋找出路
許多人會下意識地想要將人際關係的冷漠,轉移到對親密關係的期待上,其中的含意是:只要我能改變伴侶,讓他們不再拒絕,就能證明自己值得被愛。「證明值得」是在現實社會中很常出現的評價標準(例:老闆認為值得才"有可能"給超乎預期的薪水、我們買東西覺得值得才會選擇購買A而非B)但在親密關係中的「值得」並非「完全」是具體的成果,而是彼此在對方面前的自我感受,能夠被包容、被認同固然很好,但首先得自己能接受自己、認同自己,行有餘力再分享給自己以外的人(但現實中許多人易停留在「愛自己」就停止進化,變成只接收愛而忘了付出愛,從「被渣」轉變為「渣別人」),從親至疏,包含自己、家人、伴侶…層層遞減,區分人本不同,沒必要強求,循著內在的感受,連結過去重建自我價值,具體而言具以下幾點步驟:
一、覺察渣體質的行為模式
釐清「他是什麼特點吸引我?」「我為何被此特點吸引?」將當下干擾的思緒抽離,讓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這段關係。
二、重新檢視自己的預設
例「會為我花錢的人就是愛我」、「帶我去吃越貴餐廳的人越愛我」…書寫自己的認為的假設、原生家庭情況、對家庭成員的感受(不帶批判)、情感經驗,看見那些自己未被滿足的期待與不一定正確的信念,先狠狠的把自己愛起來,同時允許自己實驗與試錯,具體包含以下幾點:
(一)相信「風險」,沒有一勞永逸的存在…擁有都有B計劃,做好最壞的打算
(二)讓對方盡量有足夠的支持系統,例如朋友或家人…允許對方有自己的生活圈
(三)了解自己與對方的挫折是什麼,及可能的處理方法…藉由彼此習慣的方式來給愛
三、學習與壓力共處
意識到自己的壓力狀態,讓身心保持和諧,學會自處,不被當前的困難迷惑,相信自己只要願意,永遠可以慢慢走向更美好的生活。